氨氮超标是需要治理的指标。如果氨氮不达标,会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环保部门也特别重视这一点,那么你对氨氮废水处理措施了解多少。
1、吹除法 根据氨(NH3)等挥发性物质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差,将废水的pH值调节至碱性,以空气或其他气体作为载气进入汽提塔。气液两相完全接触后,废水中溶解的气体通过气液界面进入气相,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请特别注意:
(1)如果汽提前需要将废水的pH值调至11以上,汽提后应加入适量的酸,使pH值降至9以下。酸碱消耗大,处理成本增加。
(2)另外,对于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无论是吹脱还是汽提,在碱提过程中容易沉淀,导致塔堵塞。
2、断点氯化
断点氯化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脱氮工艺之一。其原理是将氯气转化为氨氮废水,将氨氮氧气转化为氮气,达到一定临界点。
使用折叠点氯化需要特别提醒:
(1)氯气与水中氨氮相互作用产生氯胺,造成二次污染。
(2)氯气消耗量大,液氯安全使用和储存成本高。
(3)水质pH值很高,酸性废水还需要用碱性物质中和,符合排放标准,增加了氨氮废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3、氨氮去除方法
氨氮去除剂主要是通过氧化分解去除水中的氨氮,不改变工艺、不增加设备直接投入使用。
使用氨氮去除剂的好处很多:
(1)去除率大于96%。
(2)反应速度快,5-6分钟即可完成反应。
(3)原工艺中,氨氮去除剂可直接加入沉淀池,大大降低了成本。
1. 反渗透法/RO
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2. 折点氯化法
在中性条件下,次氯酸钠或氯气把氨态氮氧化成氮气,从水体中逸散。其反应机理如下(以次氯酸钠为例)
NaClO + H2O —→ HClO + NaOH
NH3 + HClO —→ NH2Cl + H2O
NH2Cl + HClO —→ NHCl2 + H2O
NHCl2 + H2O —→ NOH + 2Cl- + 2H+
NHCl2 + NOH —→ N2↑ + HClO + H+ + Cl-
总反应方程式为:
2NH3 + 2NaClO —→ N2↑ + 3H2O + 3NaCl
3. 鸟粪石法/MAP
鸟粪石是磷酸铵镁的俗称,化学式为MgNH4PO4·6H2O,是由一些鸟类在海岛上排泄的粪便聚积风干后类似石头而得名,其溶度积常数为2.5×10-13,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形成沉淀。
MAP法去除氨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NH4++PO43-+6H2O—→MgNH4PO4·6H2O↓(pKsp=12.6)
4.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间的浓度差和交换剂上的功能基对离子的亲和力作为推动力达到吸附铵离子的目的。离子交换的过程是可逆的,当交换剂达到吸附饱和后,通过投加特 定的解析剂,可使交换剂上吸附的离子解析,一方面实现了交换剂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可得到高浓度的解析液。